首页

优美之家论坛

时间:2025-05-28 21:01:50 作者:人类最早何时会用鲸骨制作工具?国际最新研究发现2万年前证据 浏览量:15905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北京时间5月27日夜间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可能早在2万年前已经会使用鲸骨制作工具。

  这些工具的发现,是目前所知人类最早使用鲸骨制作工具的证据,不仅有助于拓展人们对早期人类使用鲸类遗骸的理解,也展示出古代鲸类生态的一个侧面。

研究人员2022年在法国巴斯克伊斯图里茨洞穴进行的挖掘,发现了数十件鲸鱼骨制成的物品(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Christian Normand)。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古代人类很可能将鲸类作为资源利用,但史前沿海考古遗址非常脆弱,且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而重建人类与海洋哺乳动物过去的互动很有难度。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法国图卢兹大学Jean-Marc Pétillon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对北大西洋比斯开湾周边遗址发掘的83种骨制工具,以及西班牙圣卡塔琳娜洞穴的另外90件骨骼进行分析,他们使用质谱分析和放射性碳定年识别出这些研究样本的分类学特征和年代。

法国朗德省杜鲁蒂岩洞出土的灰鲸骨制大型投射器尖,年代可追溯至1.8万至1.75万年前(图片来自 Alexandre Lefebvre)。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研究发现,这些骨骼样本来自至少5种大型鲸类,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约1.9万至2万年前。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类利用鲸类遗骸作为工具的证据。

  此次研究已鉴别出的鲸类物种,包括抹香鲸、长须鲸、蓝鲸以及露脊鲸或弓头鲸(这两个物种用该方法尚无法区分),这些物种至今在比斯开湾仍有分布。

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圣卡塔利娜遗址出土的须鲸椎骨碎片,年代约为1.55万至1.5万年前(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Eduardo Berganza)。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还发现了灰鲸的遗骸,该物种如今分布大多限于北太平洋和北极海域。来自鲸骨工具的更多化学数据表明,这些鲸类的摄食习惯与如今略有不同,暗示可能存在行为或环境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他们这项研究发现,为人类最早使用鲸类遗骸(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揭示了过去2万年里鲸类的生态变化。(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中国绿色转型成色十足

“最喜欢”跟“最拿手”,相辅相成。他用打桥牌举例子,“我打得好。如果每次都被别人‘修理’,我怎么会爱打?一般人(过得)很糟糕,就是从来不晓得自己喜欢什么。”

文化出游热度,如何更好呵护

“太惊喜了,好像走入了一幅画!”金灿灿的千年银杏树下,游客纷纷打卡留念;坊间秀场上,大雅之音轮番登场,吸引游客驻足围观;在非遗技艺和华服展示区,制作绒花、面塑花灯、油纸伞等体验活动,以趣味方式展示着传统技艺。

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访华

本站赛事为25米短池,200余名运动员在全部34个个人项目(男女各17个)上展开角逐。相对长池,短池比赛不常见,但比赛过程更刺激,亚洲纪录、世界纪录也频频诞生。

陕西检察机关依法对王乃延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吴小龙强调,今年入汛以来,珠江流域共发生10次编号洪水,编号次数已创历史新高。近期流域暴雨仍多发频发,且降雨落区高度重叠,部分江河底水较高,土壤含水量饱和,产流汇流加快,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风险较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细化实化洪水防御措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雅江山火起火原因初步查明:施工动火作业引发

而另据央视新闻5月6日报道,山东舰航母编队赴台岛以东海空域开展远海战备训练,于近日返回母港。此次训练,山东舰航母编队首次成体系、成规模远赴西太平洋海域,参加了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同步开展战斗值班、课题演练、飞行训练,并在岛链外与火箭军、陆基航空兵以及其他水面作战编组开展联合演练。面对外军舰机轮番侦察试探的复杂局面,编队始终积极应对、稳妥处置,有效提升了实战能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